第八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學術研討會上,美國德州農工大學阿蘭薩斯港海水養殖實驗中心生物絮團養殖技術項目主要負責人Jack Crockett先生應邀就對蝦生物絮團養殖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了簡報,會後,本刊特邀Jack先生談談對該技術的理解,以期能為國內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
Jack Crockett,這位年過七旬但精神矍鑠的老先生,為了水產事業依然在奮鬥。他出生於洪都拉斯,在洪都拉斯長大,並將人生的大部時光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的對蝦事業。2010年,人到遲暮,Jack毅然接受了德州農工大學AddisonLeeLawrence教授的邀請,到美國和這位同樣已奉獻了76年心血予水產事業的老先生並肩奮戰。當問起為什麼這樣堅持,他只是淡然的回答,他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從身水產就是他的興趣和歸宿,這樣的工作和生活,他很高興。
FAM:在您看來,什麼是生物絮團(Biofloc)技術,能用一兩句描述一下嗎?
Jack:生物絮團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也是生物絮團主要的兩條發展路徑:
第一是生物絮團作為生物鏈的末端存在,去分解清除養殖系統殘餌和糞便,淨化水質;
第二是生物絮團作為食物鏈的前端存在,成為養殖動物的食物,節省飼料。
實質上,生物絮團是一個由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和一些懸浮的有機碎屑聚集而成的小型生態圈。
飼料管理條例FAM:那麼怎樣調控才能使生物絮團系統穩定呢?或者說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以維護整個系統的穩定?
Jack:首先,在我看來,養殖水體就像是一個大型的液體培養基,裡面需要充分攪拌,持續供氧,給予充足的C源,以及合適的C、N比。系統的穩定是一個動態過程,而要使系統穩定,我們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生物絮團的數量不能過多,過多會大量消耗系統的溶氧與能量,過多的絮團會沉澱下來,以致有毒物質在底部蓄積,增加系統處理的負荷和難度,所以需要定期對生物絮團進行測定,移出過多的生物絮團;
第二,與非生物絮團導向的養殖系統相比,要適當減少投餌量。不要忘了,我們前面講過,生物絮團本身可以作為養殖動物,如對蝦的餌料。
FAM:怎樣確定系統生物絮團是過多的呢?有一個理想的值嗎?怎樣確定應該減少多少投餌量呢?
Jack:是的,可以這麼說,但不同養殖品種的值不一樣。就對蝦養殖系統而言,我認為這個值約為10ml/l,有些學者喜歡20ml/l。這個值我們可以利用英霍夫錐形管(Imhoffcone)進行測定;當系統值超過這個值時,我們就需要移出多余的絮團;另一方面,投餌量的確定也需要適時測定生物絮團的數量。舉個例子:一個系統每天對蝦的總增重是10g,飼料系數為1.3,假設我們將系統的理想絮團數量設為15ml/l,測定的生物絮團數值是 16ml/l;那麼投餌量應為:10g/d×1.3(FCR)×(16ml/l–15ml/l)=13g/d。但是,生物絮團作為生物鉺料減小FCR的功能是有限的,較正後的飼料系數最低不小於0.85。
FAM:為什麼是0.85?
Jack:因為生物絮團不是一個完整的氨基酸餌料,它缺乏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所以它不是一種理想的“飼料”,全價料才是理想的飼料,生物絮團對養殖動物的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有幫助,但生物絮團不是主要營養物質,所以要控制生物絮團量,讓它更多地去清除廢物,靜化水質;我們可以利用生物絮團,但不能依賴它去提供主要的營養。
FAM:移出多余絮團後,水體也會隨之減少,如果加入新水可能會改變原有的生態系統,那麼怎麼處理呢?
Jack:這個問題很好。這實質是上一個移出和回補的方法問題。我們是將絮團移到另一個缸內靜置,絮團會在一段時間內沉澱下來,然後我們再將上層水回補到原來系統,當生物絮團培養穩定後,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整個系統幾乎是不新引入水源的,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水資源,使水產養殖得到可持續發展。這也是這一技術得以廣泛接受和推廣的重要原因。 Jack所描繪的絮團移出系統
FAM:我們知道,通常我們會往生物絮團系統補充碳源為細菌繁殖提供能量,在您看來,哪種C源是最有效的?
Jack:是的,系統需要碳源。自養型細菌可以利用無機碳,比如CO2,這個比較好滿足,因為我們持續在往系統中通入空氣;異養型細菌可以利用有機碳,比如殘餌,糞便。當你的C/N失衡時,你就需要往系統補充碳源。實質上,我們可以在飼料設計上做控制,也可以通過飼料再加碳源去控制。我們在這方面做過許多研究,大部分碳源可以被有益菌利用,但同時也能很好地被有害菌利用。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寡糖的效果最好,但實踐運用的成本太高,得不到推廣。
FAM:目前,生物絮團技術在哪些區域,哪些品種上實踐應用最為成功?
Jack:在以色列,泰國,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對蝦及羅非魚養殖上最為成功。以色列是生物絮團技術的起源地及實踐應用的先驅,後來很快被中亞及南美這些水產養殖比較發達的地區所接受。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大國,相信未來也一定是生物絮團技術實踐應用的大國。 致謝: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王蘭梅博士(目前在德州農工大學DrLawrence實驗室做聯合培養博士)在稿件整理過程中對於稿件技術部分的核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可以選擇匿名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