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藍色革命

相較於陸地動物,養魚有個很大的優勢:牠們需要的飼料少得多。魚需要的卡路里比較少,因為牠們是冷血動物,也因為牠們生活在有浮力的環境中,不必花那麼多力氣抵抗重力。同樣要產出1公斤的肉,養殖魚只需要大約1公斤的飼料;雞肉要將近2公斤;豬肉需要大約3公斤;牛肉則得花上大約7公斤飼料。養殖水產――尤其是台灣鯛、虱目魚和鯰魚這類雜食魚是對地球資源消耗最少、又能夠滿足全球90億人口需求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看來前景可期。

水產養殖業者,他們一直在提升效率,養殖台灣鯛等雜食魚類、使用含大豆和其他穀類的飼料。現在鮭魚飼料裡的魚粉含量通常不會超過10%,生產每1公斤魚肉所用的餌料魚也比15年前少了80%左右。而過去30年來都在美國農業部實驗室研發魚飼料的李克.伯洛斯說,這個數值還可以再降低很多。「魚不用吃魚粉,」他表示。「牠們需要的是養分。我們已經用主要為素食的飼料餵養虹鱒12年了。只要業者願意,水產養殖業現在就可以棄用魚粉。」

要取代魚油就比較難了,因為魚油含有備受珍視的omega-3脂肪酸。這個成分在海中由藻類製造,再沿著食物鏈向上傳遞,一路累積、濃度愈來愈高。某些飼料公司已開始直接從海藻中萃取omega-3,同樣的方法也用於製造添加在雞蛋和柳丁汁裡的omega-3。

以上資料截取自 國家地理頻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可以選擇匿名留言哦!! )